潮新聞 通訊員 陳紅 胡雨瀟 劉彤 記者 周松華
新碶街道零工市場工作人員為服務對象上門送料收件。通訊員供圖
因要照料家中的重度殘疾人,寧波北侖區新碶街道的劉阿姨一直無法外出工作,可最近,她在新碶街道零工市場“就業經紀人”的幫助下,找到了一份“來料加工”的活計,足不出戶就獲得了穩定收入。
這樣的暖心場景,時常在新碶街道零工市場上演。據悉,該市場于去年2月投入運營,集就業服務、創業指導、技能培訓、崗位推介、政策咨詢、權益保障六大功能于一體。截至目前,已累計發布崗位5600個,吸引求職登記1374人次,達成就業意向362人,組織各類技能培訓與暖心活動20余場,獲評“省級示范零工市場”。
零工市場工作人員為求職者對接崗位。通訊員供圖
零工聚集在哪里,市場就建設到哪里,服務就保障到哪里。為讓全齡求職者收到“幸福工單”,新碶街道探索了“1+N”運營模式,通過建設共富工坊和零工驛站,將服務觸角延伸至最需要的人群身邊。零工市場也專門設計了周到貼心的服務,在線下,政策咨詢臺專人值守答疑,技能培訓角提供專業輔導,開設文創直播間、心理咨詢室和權益保障工作室滿足多元需求;在線上,創新推出人臉識別登錄功能,大幅簡化流程,讓不熟悉智能手機的中老年群體輕松觸達機會。
在聚集了283家物流公司、4000余名集卡司機及家屬的港興工業社區,為幫助“卡嫂”們找到適合的工作,零工市場聯合港興工業社區共建“卡嫂工坊”,提供短途運輸等靈活崗位,還開設育兒嫂、家政服務、養老護理等專業技能培訓,助力眾多“卡嫂”實現從“圍著灶臺轉”到“帶著技能闖”的轉身。
零工市場聯合社區舉辦“小候鳥成長營”活動。通訊員供圖
針對集卡司機家庭暑期孩子看護難題,零工市場構建了“學業幫扶+興趣培育+心理關愛+親子互動”的全鏈條服務體系:志愿者教師團隊定期為孩子們輔導作業,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;專業藝術機構開設的書法、繪畫、舞蹈等公益課程,讓孩子們有機會培養興趣愛好。
為服務殘疾人等特殊群體,新碶街道零工市場還探索“就業經紀人”模式。肢體殘疾的楊某曾多次求職碰壁,“就業經紀人”陳佳家為其精準匹配到合適的安保崗位,使其獲得每月3000多元的穩定收入及五險保障。目前,新碶街道零工市場已為1929名殘疾人建立檔案,并聯合50多家企業挖掘適配性強的百余個崗位。
大學生群體同樣在此獲益。前不久,大學生袁嵐晨前來咨詢暑假短期工的崗位,僅6天,就收到了一份數據錄入員的錄用通知。